保险电商系统

自顶向下构建架构

这种策略是先做顶层设计,从最高领域逐级分解为中台,分别建立领域模型,根据业务属性分为通用中台或核心中台。领域建模过程主要基于业务现状,暂时不考虑系统现状。自顶向下的策略适用于全新的应用系统建设,或旧系统推倒重建的情况。由于这种策略不必受限于现有系统,你可以用 DDD 领域逐级分解的领域建模方法。从下面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主要步骤:第一步是将领域分解为子域,子域可以分为核心域、通用域和支撑域;第二步是对子域建模,划分领域边界,建立领域模型和限界上下文;第三步则是根据限界上下文进行微服务设计。

自顶向下的基于领域的划分

自底向上推导应用架构

这种策略是基于业务和系统现状完成领域建模。首先分别完成系统所在业务域的领域建模;然后对齐业务域,找出具有同类或相似业务功能的领域模型,对比分析领域模型的差异,重组领域对象,重构领域模型。这个过程会沉淀公共和复用的业务能力,会将分散的业务模型整合。自底向上策略适用于遗留系统业务模型的演进式重构。下面我以互联网电商和传统核心应用的几个典型业务域为例,带你了解具体如何采用自底向上的策略来构建中台业务模型,主要分为这样三个步骤。

锁定系统所在业务域,构建领域模型。

锁定系统所在的业务域,采用事件风暴,找出领域对象,构建聚合,划分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看一下下面这张图,我们选取了传统核心应用的用户、客户、传统收付和承保四个业务域以及互联网电商业务域,共计五个业务域来完成领域建模。

领域分割

从上面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核心共构建了八个领域模型。其中用户域构建了用户认证和权限两个领域模型,客户域构建了个人和团体两个领域模型,传统收付构建了 POS 刷卡领域模型,承保域构建了定报价、投保和保单管理三个领域模型。互联网电商构建了报价、投保、订单、客户、用户认证和移动收付六个领域模型。

在这些领域模型的清单里,我们可以看到二者之间有很多名称相似的领域模型。深入分析后你会发现,这些名称相似的领域模型存在业务能力重复,或者业务职能分散(比如移动支付和传统支付)的问题。那在构建中台业务模型时,你就需要重点关注它们,将这些不同领域模型中重复的业务能力沉淀到中台业务模型中,将分散的领域模型整合到统一的中台业务模型中,对外提供统一的共享的中台服务。

对齐业务域,构建中台业务模型。

在下面这张图里,你可以看到右侧的传统核心领域模型明显多于左侧的互联网电商,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传统核心面向企业内大部分应用,大而全,领域模型相对完备,而互联网电商面向单一渠道,领域模型相对单一。这个结论也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首先我们可以将传统核心的领域模型作为主领域模型,将互联网电商领域模型作为辅助模型来构建中台业务模型。然后再将互联网电商中重复的能力沉淀到传统核心的领域模型中,只保留自己的个性能力,比如订单。中台业务建模时,既要关注领域模型的完备性,也要关注不同渠道敏捷响应市场的要求。

领域映射

有了上述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就可以开始构建中台业务模型了。我们从互联网电商和传统核心的领域模型中,归纳并分离出能覆盖两个域的所有业务子域。通过分析,我们找到了用户、客户、承保、收付和订单五个业务域,它们是可以用于领域模型对比分析的基准域。

下面我以客户为例,来给你讲一下客户中台业务模型的构建过程。互联网电商客户主要面向个人客户,除了有个人客户信息管理功能外,基于营销目的它还有客户积分功能,因此它的领域模型有个人和积分两个聚合。而传统核心客户除了支持个人客户外,还有单位和组织机构等团体客户,它有个人和团体两个领域模型。其中个人领域模型中除了个人客户信息管理功能外,还有个人客户的评级、重复客户的归并和客户的统一视图等功能,因此它的领域模型有个人、视图、评级和归并四个聚合。

构建多业务域的中台业务模型的过程,就是找出同一业务域内所有同类业务的领域模型,对比分析域内领域模型和聚合的差异和共同点,打破原有的模型,完成新的中台业务模型重组或归并的过程。我们将互联网电商和传统核心的领域模型分解后,我们找到了五个与个人客户领域相关的聚合,包括:个人、积分、评级、归并和视图。这五个聚合原来分别分散在互联网电商和传统核心的领域模型中,我们需要打破原有的领域模型,进行功能沉淀和聚合的重组,重新找出这些聚合的限界上下文,重构领域模型。

最终个人客户的领域模型重构为:个人、归并和视图三个聚合重构为个人领域模型(客户信息管理),评级和积分两个聚合重构为评级积分领域模型(面向个人客户)。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个人客户领域模型的构建了。好像还漏掉点什么东西呢?对了,还有团队客户领域模型!其实团体客户很简单。由于它只在传统核心中出现,我们将它在传统核心中的领域模型直接拿过来用就行了。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客户中台业务模型的构建了,客户中台构建了个人、团体和评级积分三个领域模型。通过客户中台业务模型的构建,你是否 get 到构建中台业务模型的要点了呢?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分域建模型,找准基准域,划定上下文,聚合重归类。”

重构后的中台业务模型

中台归类,根据领域模型设计微服务

完成中台业务建模后,我们就有了下面这张图。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共构建了多少个中台,中台下面有哪些领域模型,哪些中台是通用中台,哪些中台是核心中台,中台的基本信息等等,都一目了然。你根据中台下的领域模型就可以设计微服务了。

微服务与领域对应

重构过程中的领域对象

上面主要是从聚合的角度来描述中台业务模型的重组,是相对高阶的业务模块的重构。业务模型重构和聚合重组,往往会带来领域对象和业务行为的变化。下面我带你了解一下,在领域模型重组过程中,发生在更底层的领域对象的活动。我们还是以客户为例来讲述。由于对象过多,我只选取了部分领域对象和业务行为。传统核心客户领域模型重构之前,包含个人、团体和评级三个聚合,每个聚合内部都有自己的聚合根、实体、方法和领域服务等。

业务域与领域模型

互联网电商客户领域模型重构前包含个人和积分两个聚合,每个聚合包含了自己的领域对象、方法和领域服务等。

互联网电商客户领域

传统核心和互联网电商客户领域模型重构成客户中台后,建立了个人、团体和评级积分三个领域模型。其中个人领域模型有个人聚合,团体领域模型有团体聚合,评级积分领域模型有评级和积分两个聚合。这些领域模型的领域对象来自原来的领域模型,但积分评级是重组后的领域模型,它们原来的聚合会带着各自的领域对象,加入到新的领域模型中。这里还要注意:部分领域对象可能会根据新的业务要求,从原来的聚合中分离,重组到其它聚合。新领域模型的领域对象,比如实体、领域服务等,在重组后可能还会根据新的业务场景和需求进行代码重构。

业务域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