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N

BPMN

遵循 BPMN2.0 新规范的工作流产品能很大程度上解决此类问题。BPMN2.0 相对于旧的 1.0 规范以及 XPDL、BPML 及 BPEL 等最大的区 别是定义了规范的执行语义和格式,利用标准的图元去描述真实的业务发生过程,保证相同的流程在不同的流程引擎得到的执行结果一致。BPMN2.0 对流程执行语义定义了三类基本要素:

  • Activities(活动)——在工作流中所有具备生命周期状态的都可以称之为“活动”,如原子级的任务(Task)、流向(Sequence Flow),以及子流程(Sub-Process)等
  • Gateways(网关)——顾名思义,所谓“网关”就是用来决定流程流转指向的,可能会被用作条件分支或聚合,也可以被用作并行执行或基于事件的排它性条件判断
  • Events(事件)——在 BPMN2.0 执行语义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像启动、结束、边界条件以及每个活动的创建、开始、流转等都是流程事件,利用事件机制,可以通过事件控制器为系统增加辅助功能,如其它业务系统集成、活动预警等。

这三类执行语义的定义涵盖了业务流程常用的 Sequence Flow(流程转向)、Task(任务)、Sub-Process(子流程)、Parallel Gateway(并行执行网关)、ExclusiveGateway(排它型网关)、InclusiveGateway(包容型网关)等常用图元。

BPMN2.0 为所有业务元素定义了标准的符号,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以 OA 应用中请假流程为例,使用标准的 BPMN2.0 图元定义:

现实业务所有的业务环节都离不开 Activities、Gateways 和 Events,无论是简单的条件审批还是复杂的父子流程循环处理,在一个 流程定义描述中,所有的业务环节都离不开 Task、Sequence Flow、Exclusive Gateway、Inclusive Gateway。

应用 BPMN2.0 标准的一个最显著的特色是,不同阶段的人员,无论是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或是具体的业务实现,都可在一个流程图上开展工作,避免业务理解存在偏差。一个系统的实现,需求分析人员可以利用 BPMN2.0 标准图元草绘一下搜集到的需求;然后可以拿给设计人员,讨论出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设计,由设计人员在草图的基础上逐步细化,并得到需求人员的认同;设计人员又将细化后的流程图交给开发人员,罗列要实现的功能点,指出流程图上各活动节点所具备的行为,设计人员与开发人员依据此图达成共识,进入具体的开发阶段;如果后期请假流程发生更改,仍然是在现有流程图上更改,随着项目的推进,流程图也在不断的演进,但至始至终,项目受众都使用同一个流程图交流,保障需求理解的一致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项目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