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的本质。
信用货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钱,信用货币本质上只是钱的符号,只有使用价值,真正有价值的是信用货币对应的商品和服务。
信用货币是由央行通过信贷的方式投放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通过信贷投放到企业和个人手里,也就是投到到市场中去。
货币投放的过程,需要通过债务的形式来实现,也就是通过发行债券来投放货币,并不是凭空印出来的。
投放多少货币,就会对应发行多少债券,所以信用货币也叫债券货币,每一块钱的信用货币背后,都会对应着一块钱的债务。
债务就是货币的锚,由于债务不能无限上升,所以货币的投放量也就不能无限上升,债务总量对货币的投放具有约束的作用。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情况,实际上各国经常会主动打破这种约束,例如各国央行就经常主动提升自己的国债规模,以此来投放更多的货币,甚至有一些国家直接绕过国债,直接向市场投放信用货币,那就是无锚印钞了。
在过去,经济向好的时期,各国央行基本还能够形成自我约束,主动压缩债务总额,也就是主动压缩货币投放的总量,保持自身币值的稳定性,维持自身货币的信用。
2、美元信用和美元霸权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在过去一向都是全球货币供应的稳定器,美元的信用除了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综合实力以外,也是建立在美联储有节制的货币投放之上。
实际上过去的美联储也一直在超发货币,但还算是有节制的超发货币,所以美元还是能够维持他的信用和应有的价值,这也可以算是美元做为世界货币的一种红利,就是可以通过适当的超发货币来向全世界收铸币税。
美元这种一方面依靠强大的综合实力,一方面靠有节制的超发货币的模式,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思路,更直白的说,就是信用加强权的模式。
但是最近美联储开始无节制扩大资产负债表,也就是疯狂发债和印钱,稀释全世界美元的币值,美元的信用也就没有了。
现在的美元暂时还能够维持强势,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出现可以取代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货币,并且其他大多数国家货币超发的现象比美国还要更严重。
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信用基础已经不在,各国央行已经做不到通过自我约束去维持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性,而是开始出现竞赛式的超发货币,全世界已经进入一个信用坍塌的混乱时期。
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也不再是依靠信用去维持,胡萝卜加大棒的模式已经终结,现在只有大棒没有胡萝卜,美元也就只剩下美元霸权,信用已经丢失。
既然美元已经失去了信用,失去了节制,单纯依靠霸权主义维持美元的价值,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小心美元通过无锚印钞,大肆进来收购我们的优质资产。
现在全球信用基础坍塌,这种情况下,国际贸易从合作走向对抗也就是必然的选择。
3、广义货币M2
央行向商业银行投放的货币就是基础货币,我们平时讲的货币供应总量,一般是指广义货币M2。
当商业银行拿到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之后,就会通过信贷的形式把钱投放到市场中去,企业和个人拿到贷款之后,其实还是会继续把钱存放到商业银行中去,形成银行新的存款。
例如商业银行本身有一个亿,贷款给企业A,企业A又把这一个亿存回到银行,那么银行又可以把这一个亿继续贷给企业B,企业B又继续把钱存到银行,银行又贷给企业C,这样不断循环下去,理论上银行只有一个亿的自有资金,也就是基础货币,他就可以贷出去无限多的钱。
为了限制这种无限制贷款的可能,央行设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需要交纳一定的存款准备金到央行,所以就没办法把所有钱都贷出去。
假设存款准备金率是10%,商业银行具有基础货币1个亿,最多就能够贷出去10个亿,这10个亿就是M2,货币乘数就是10倍。
实际上我国货币乘数大概是5倍出头。
理论上,只有企业对前景看好,愿意更多的从银行贷款出来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M2就会膨胀,这就叫信用货币的内生增长,也就是主动增长的,是良性的增长。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当经济萎靡的时期,银行往往会通过主动放宽信贷限制,鼓励企业贷款,这样也会增加信贷,导致M2数量增长,这种就属于银行主动增加货币投放量,并不是经济向好带来的内生性增长。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产生的M2大规模增长,经济数据同时也是大幅增长,那就不是货币超发,而是自然增长。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银行主动放松信贷,相当于是主动加杠杆带动M2增长,这种就可以视为是主动投放货币,如果投放的太多,那就是货币超发了。
货币过度超发就会给未来带来通胀风险,因为这并不是市场经济主动扩张的结果,并没有新增资产与之相对应。
所以,并不能单纯看到M2上升就认为是货币超发,需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
当然也不能简单的认为货币超发就是坏事,在经济低迷时期,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对抗信用收缩的速度,这是逆周期调节的思路,但如果过度超发,就会稀释币值,损害了货币的信用。
基于逆周期调节思路,理论上应该是这样:在经济繁荣阶段,应该是偏向于收紧货币,预防经济过热产生过度经济泡沫,在经济低迷阶段,应该是偏向于货币宽松来提振经济。
然而各国央行的实际做法一般是这样:在经济繁荣阶段,比较有节制的央行就会适当收缩货币,但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率,收缩的力度一般不会很大,甚至有一些还在继续超发货币,推高经济泡沫,等到了经济低迷阶段,大多数央行都会选择超发货币来拉动经济增长,有一些还会大规模超发货币。
反正手里有发币权,不用白不用,大概都是这个思路。
所以通缩都是暂时的,通胀才是永恒。
由此还可以得出以下三个推论:
1)、资产贬值都是短暂的,上涨才是永恒的。
2 )、货币增值都是短暂的,贬值才是永恒的。
3 )、从长期的角度看,不断做多资产才是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