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

市盈率侧重净利润;市净率侧重净资产;市销率侧重主营收入。

最常见的资产价格形成模型,或者说交易模式有四种,分别是拍卖、集合竞价、做市商制、协议转让。

拍卖常见于艺术品市场、新股定价等,特点是卖家就一个,买家无数;这种交易模式能够最大可能透支买家的购买力,结果就是最终价格处于最高的溢价水平;跟这个类似的是比武招亲,不管条件如何,只要是应者众多,这个亲找到的大概率是条件最好的对象了。

集合竞价最典型的就是 A 股的交易模式了,全体投资者对同一个标的的买、卖信息同时放在一起,以最高效的速度成交。特点是买家无数、卖家无数;这种交易模式也能够尽可能释放大家的供给与需求欲望,让价格处于一个较高的溢价水平,但比不过拍卖;与之类似的是非诚勿扰,男男女女几十号人,短时间内迅速匹配,互相也都能挑到中意的对象。

做市商的典型市场是港股、纳斯达克市场,以及新三板的创新层股票,交易所会安排券商对相关股票提供买卖报价,以便投资者想交易时能快速找到对手方,大家去银行买卖外汇时看到的买入卖出价,也是银行承担了做市商的角色。做市商模式中的买家卖家数量也很多,但互相之间并不直接交易,都是各自先跟做市商交易,从而最终各自实现交易,这算间接交易。这种模式很像婚恋中的婚介,大家先把各自信息报给媒人,媒人再来从中撮合,这种间接模式说不定就会错失一些缘分,所以找到中意对象的机会比前面两种更少了。

最后一个协议转让,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新三板交易,以及二手房市场,或者大家在跳骚市场自己发帖转让二手货时,其交易模式也都是协议转让。其特点是交易对手得自己一个个联系,对于买家来说,也不知道谁愿意转让,到处问,现在华为员工的未上市股票如果要转让,也是这种模式。

学术上讲,商誉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用大白话说,商誉就是未来的预期收益,例如收购一家企业,预期未来一年能赚 1 亿元,并且逐年递增,按照 20 倍市盈率的定价来收购,你就要付出 20 亿的成本。这 20 亿买的其实是未来的预期收益,并不是实际存在的资产,这就是商誉价值。

这里要说明一下,以上只是换了一种容易理解的说法,让不懂经济学的朋友也能看懂,其实并不严谨,重在理解吧。

经济上行阶段,大多数企业盈利是上涨的,那么商誉价值就会不断的增值。经济下行阶段,企业利润下滑,商誉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变成一文不值。

所以,商誉价值过多的企业,相当于是对未来收入预期加了杠杆,经济向好就能够实现高增长,一旦经济下行,损失就会成倍的放大,导致巨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