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IDE

Online IDE

其实 IDE 本身不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维基百科上能找到第一款的 IDE 是来自 55 年前为 BASIC 语言提供研发能力的一款 软件工具,而最近的一到两年时间内,IDE 的业内动态突然呈上涨趋势。从外部视角来看,可以看到有两个趋势浮出水面,一个是 IDE 领域相关的创业公司逐渐浮现出来,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创业明星公司:起初由前端脚本编译项目到现阶段容器化能力支撑编译服务能力、不断突破倍受好评的 codesandbox 平台、出自 Eclipse 研发老牌团队研发,目前被各大公司、厂商,包括谷歌计算服务(GCP)采用 theia-ide 解决方案、以及号称兼容 VSCode 程度最高的 coder 项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而美的 IDE 落地场景,如 RN 研发明星产品 expo 的配套云端工具,发展成 npm 官方配套的 runkit 平台。

起因与意义

Online IDE 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其意义:

  • 业务链路承接: 针对许多与研发强相关相关的如小程序、函数计算等场景,技术产品链路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一个承接主体来完成对产品功能、信息、能力的传达。通过日常研发人员熟悉的 IDE 形式,将各个研发体系中的关联功能进行集成,向用户透出。一方面完成了产品本身技术细节的传达,另一方面用户在实际编辑过程中也完成对产品细节的切身体会。整体更高效率地完成对技术产品的推广与落地。

  • 体验效率升级: 随着工程化的发展,代码研发模式也从较单一的编辑工具编辑延展到 终端命令、本地工具、线上研发平台 相互穿插交织的方式。而 IDE 刚好能作为研发编辑工具与研发工具服务的结合平台,提高工具、服务之间的串联效率,提升链路的完成性和交互体验,最终完成研发链路的效率升级。

  • 技术的保障:微软在 2015 年 Build 大会发布的开源编辑器 VSCode 以及相关的底层模块的开放,技术规范、协议(LSP、DAP)的建立,都大大降低了编辑器研发的技术门槛,开发者能很快的借助相关的开源模块、规范完成编辑器 IDE 的搭建。同时也较以往 Ace、codemirror 等老牌开源编辑器有较大的编辑体验提升。并且随着容器化 Docker 技术的成熟、得到业界的认可和验证,成为快速搭建线上统一环境的最佳实践。通过封装镜像的方式,能快速完成线上统一环境的复制与启用,搭建统一完整的研发环境。